《行为经济学讲义》PDF资源网盘地址分享

2021-02-05 15:32:43 小八 0点热度 1人阅读

简介:《行为经济学讲义》 本书是著名经济学家汪丁丁教授2010年在北京大学讲 授“行为经济学”课程的课堂讲义。

本书是著名经济学家汪丁丁教授2010年在北京大学讲授“行为经济学”课程的课堂讲义。行为经济学是一门迅猛发展的新兴学科,它的两个分支——以脑科学研究方法为基础的神经经济学,以及以实验室研究方法为基础的实验经济学,近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,却也将这一前沿学科引向了不同的方向。本书写作的主旨,在于通过演化论视角的提出,为“行为经济学”的学科基础建构提供一套在演化论视角下的整合框架,“将三匹马的不同方向归而为一”,促成学术共同体内对于该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核心议题达成共识。作为北京大学的课堂讲义,全书洋溢着作者随笔式的写作风格、清新的课堂交流氛围和丰富的学科前沿新知,堪称作者继《制度分析基础讲义》《经济学思想史讲义》之后的最新力作。

行为经济学讲义

前言及鸣谢

第一讲 导言

第二讲

第三讲

第四讲

第五讲

第六讲

第七讲

第八讲

第九讲

第十讲

试读:

行为经济学,顾名思义就是关于“行为”的经济学研究,当然,如西蒙曾嘲笑的那

样,哪里有不研究行为的经济学呢?最初,大约在1920年代至1940年代,西方的学

术版图里面有“行为科学”,另一方面还有“经济学”。稍后的学术演化中,这两

方面的研究时有重合,例如“生育行为的经济学”和“犯罪行为的经济学”。故而

大约在1980年代,正式地有了“行为经济学”。沿着它的传统溯源,我们知道休

谟,尤其是他的挚友亚当·斯密,被认为是最初的行为经济学家。休谟和斯密代表了

18世纪苏格兰启蒙时期道德哲学的“情感学派”,自然,在这一传统里包含着心理

学与经济学在20世纪的融汇倾向。当代的行为经济学,被狭义地定义为“经济

学”加“心理学”。

什么是“行为”?你们当中有许多物理学院的学生,请问,物理世界里有“行

为”吗?按照我们日常语言的约定,既然是物理的世界,就只有运动而不会有行

为。我们说“物体运动”或“质点的几何运动”,而不说“质点的行为”。那么,

行为是不是化学的事情呢?你们会看见很复杂的化学反应,生命很可能就产生于这

样的化学过程。这是一个尚未达成一致意见的主题。我们常说“生命”是可以

有“行为”的。也就是说,行为是生命的表征。从原核生物(Procaryote)到微生

物及至人类,只要有生命,就可以有行为。那么,我们怎样定义“生命”呢?这个

问题,以后我们将有专门的讨论和解说。

现在我们可以将“行为”现象加以分类,例如,我们将行为划分为“个体行

为”与“群体行为”,并从个体与群体这两个角度来把握和理解各种行为。个体性

和群体性,这也是我们这门课将要采取的视角。我们力求兼具这两种视角,这样我

们才可以获得一个完整的行为经济学理解框架。经济学家的问题意识是个体主义

的,也叫做“方法论个人主义”,他们优先研究个体行为,然后才考虑集结一群个

体行为去试图解释群体行为。这样的问题意识使经济学家与其他社会科学家清楚地

区分开来,并因此而长期饱受其他社会科学家的批评。请注意,我们这学期的行为

经济学,是兼顾着个体与群体这两方面的行为经济学,或多或少,我们希望通过这

样的方法来避免经济学的过于狭隘性,同时也避免社会学的过于宽泛性。

图1.6

以上的阐述,我概括为图1.6的第一行字:“行为:个体、群体”。第二行的三个关

键词是“价值、判断”和由它们导致的“选择”。但是有从第三行字发出来的两个

关系链接:“心理”和“约束”,前者意味着影响价值和判断的心理因素,后者意

味着对选择行为的约束条件。在心理因素与约束条件这一层次,我们可以界定或理

解经济学的“成本”概念(写在“心理”与“约束”之间的括号内)。

第二行文字表明,行为的研究者——行为学已经有超过80年的历史,它进入经济学

也已近30年了——有一个共同的假设,就是,行为的主体,只要它有生命,它的行

为便预设了一套价值和价值判断的评价系统。在这一体系的指引下,有“选择”行

为。我问你们一个虽然不如刚才那个问题(即“什么是行为”)重要但具有第二级

重要性的问题,丁建峰是我们这门课的老助教,刚才他同意我可以给学生“印象

分”。就是说,在你回答问题时,我看着你的脸,虽然我不认识你但我对你印象很

好,你就可以得分。现在,请你们描述或给出定义:什么是判断?哲学系的同学不

要举手,请社会学系或读过经济学的同学举手。……我只能等待一分钟,没有人举

手。那么,请你们告诉我:什么是“选择”?这个问题比“什么是判断”容易。

你可以回答吗?我好像认识你。(全场哄笑)不过我并不知道他的名字,我在我

的“新政治经济学研究班”见过他的面孔(他是马列学院的研究生孙腾),现在他

也来听这里的课?请你回答吧。……好的,你请坐吧,你的回答相当深奥,用到“格

子”,你认为“选择”就是,将备选的事物,依照基于过往经验形成的某种既存标

准,分别装进由于过往经验而事先存在的一套格子里的这样一种过程。我确实有一

篇发表于《经济研究》的论文,定义和讨论了知识“格”的表达方式。不过,我现

在的问题是关于选择而不是关于判断。我看见前排另一位同学举手了,我们请他

(数学系刚刚毕业的研究生许彬彬)回答。……你现在的回答让我立即想到德布鲁的

那本小册子(Gerard Debreu,加州伯克利的“大学教授”——有资格在各院系开

课的教授,因一般均衡理论研究获得1983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。1990年美国经济学

会主席,2004年去世。那本小册子是他1959年的博士论文《价值理论:经济均衡的

公理化分析》):可选方案相当于各种可能手段的集合,选出来的结果相当于各种

可能目标的集合,在这两个集合之间有一个映射,称为“选择”映射。这位同学显

然不是经济系的,我可以听出来。你们两位的回答的结合,就是我们想要的回答

了。在一个可选方案的集合里,也就是你(许彬彬)说的手段的集合。……可是你怎

样定义“手段”呢?这很难回答,例如,布坎南(James Buchanan,因公共选择理

论获得1986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)1994年写过一篇论文“Choosing What to

Choose”,并因此引发了许多猜测,人们认为有两个布坎南——早期的是自由市场

个人主义者,晚期的是伦理约束下的个人主义者。布坎南问了一个小问题:为什么

我们不都成为小偷?例如,在超市里,我们为什么买矿泉水而不是偷一瓶矿泉水?

其次,在定义了可选方案的集合之后,我们有一个目标或希望满足的全部欲望的集

合。这个集合的严格定义,也很困难,现在不能讨论。在定义了这两个集合之后,

我们有一个选择算子,它在手段的集合里确定了一个子集,在这一子集上,目标集

的某些目标可以更好地实现。不过需要强调的是,这样的映射,在新古典经济学教

科书里,必须是“最优的”,并且是“全局最优”而不是“局部最优”。根据什么

样的标准是最优的呢?根据价值,也就是第一行文字解释了的。但价值是怎样来的

呢?这是“演化论”需要回答的问题。在新古典经济学教科书里,为选择行为提供

了优化准则的价值,是行为主体长期演化的结果。例如,就口味而言,我们多数人

更喜欢吃甜的而不喜欢吃苦的。为什么呢?因为我们的基因从我们还是猴子的时代

开始演化了数百万年,形成了我们今天的口味。如果不涉及公共选择,口味也可正

式地称为“偏好”。贝克尔(Gary Becher,经济学芝加哥学派的领袖人物,因成

功拓展经济学理性选择原理于广泛领域,而获得199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)和他的

一名助手拉约(Luis Rayo,1998年墨西哥理工经济学学士和硕士毕业并留学美

国,2002年获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。2002—2006年,芝加哥大学助理教授。2006

年至今,芝加哥大学教授)2007年在《政治经济杂志》(Journal of Political

Economy,芝加哥大学经济系的机关刊物)发表了一篇论文(“Evoiutionary

Efficiency and HaPPiness”),旨在解释人类演化过程如何使我们的偏好达到

均衡从而稳定地表现出今天可观测到的一些重要性质(生物学家称为“性状”)。

哈耶克(Friedrich August Hayeh)论证,我们的偏好来源于三重历史:(1)种

群演化的历史,(2)社会与文化的历史,(3)个人史。

那么,什么是“判断”?我的回答,判断就是两难情境内的选择。如布尔丹的驴子

那样,我在两堆等距离稻草之间的选择,很难,因为等距离,所以我不知道应当先

吃哪一堆稻草,于是我可能饿死。判断是两难选择,因为有至少两种相反且同等强

有力的原则将我夹在中间,我必须抉择,否则就毁灭。这就是判断不同于选择的本

质之处。判断意味着创造,因为如果没有创造,选择通常不会是“两难的”。当你

知道如何选择的时候,你的选择通常不是创新行为,它只是遵循以前发生过的案例

而已。当你不知道怎样选择时,你有了创造的机会。